Header image  
 
line decor
  
line decor

 
 
 


 2015-2016年度

中學生作文大賽 銀獎

作品名:《門外與窗前》
作者:庄嘉琦(中五甲)

正文:

電視裡傳出播報員清亮的嗓音播出「雙非孕婦」大增消息。「蝗蟲」「雙非孕婦」「水貨客」,在連銷商店大肆搶購日用品,在珠寶店裡論斤論兩地購買黃金時的粗魯;在公共場合如地鐵巴士上飲食,行李占位而與本地人產生衝突破口大罵的醜態;在擁擠的購物地帶拖着「自由戰車」不顧人流之多和碾壓到別人的危險。這就是我從傳媒接收的對內地人唯一的認識。

但是,在暑假參與的幾次內地交流團中,我得到了更多認識。

在青島。天色微暗,我與同伴相攜從景點走回巴士,途中遇到兩個衣衫不整,蹲坐在路旁的青年,頗像電視裡地痞流氓的形象,濃重嗆鼻的煙味傳來,我們嫌棄地皺眉,不由得加匆腳步,卻聽見其中一人出聲了:「你們好,請問一下你們從哪裡來的?」後面同行的男同學回答了他,他又道:「香港好啊!歡迎你們到青島來!」,他真誠的語氣和真摯的笑容令之前對其有所偏見的我,紅了臉頰。

在北京。清涼的午後,我們在頤和園外為一個在地上用水寫書法的老爺爺駐足,他也被我們身上統一的制服吸引,問明我們來自香港後,如逢喜事般燦爛地笑着,當即以中文和英文在地上寫着「歡迎來到北京」,甚至還主動邀請我們嘗試寫書法,讓旁邊一直哀求老爺爺讓他試試卻不成功的小弟弟不滿地嘟起嘴。

在上海,靜寂的街角,我們一行人出了酒店在街邊一攤燒烤檔入坐,點菜時我們用廣東語交流,老板聽見後便用發音不是很標準的廣東話與我們打招呼,確定了我們來自香港後,老板大方地請我們所有人喝飲料,我們雖極力拒絕,但實在盛情難卻。

在這次旅行中,無論是這些令我記憶猶新的人物,還是略有交集的當地人,都令我對內地人負面的看法改觀,亦意識到門外與窗前的區別。

從窗前向外看,所見是一陣瓢潑大雨,帶着雨具走出門外,卻發現晴空萬里,所見的「雨」不過是父親從屋頂淋下的灑花水。我們從窗戶這個小小的方格中向外看到的便以為是這個世界的樣貌,孰不知只是冰山一角。窗戶確實能令我們知曉外面的情況,可是窗戶的框架卻令你的視界限於幾寸方格,但走出門外,你可以自己決定去看多少。電視、互聯網便是現代的窗,讓我們接收各地的資訊,看到中東地區戰爭頻仍的消息,便以為中東只充滿硝煙,卻不知道仍有小鎮能夠寧靜地生活。窗戶雖能為我們傳達一定的資訊,卻無法比擬自己出門探索。

當所有人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和平坦的土地,便以為地球是方的,只有麥哲倫選擇出海環遊世界,結果證實地球是圓的,為我們的地圓說奠定了基礎。因此,不要因為從窗戶看到了這個世界的風景便以偏概全,正如我從新聞中對內地人的認識,便認為所有內地人都是無禮粗俗,結果走出門外,與之相處才發現內地人純樸真誠、熱情好客的一面。

同時,在窗前向外望,我們永遠也無法看見自己的缺憾,只有走出門外,你才能知道你身處的房子佈滿污垢,我們只看到內地人的醜態而忽視了香港對他的排擠,直至回到內地,發現他們的好客,對比之下便顯得香港的氣度不足。

若不想斷章取義,錯過真相,便要走出門外,透過自己的判斷、思考和探索,才能認識自己的不足,看到最完整真實的世界。




 

作品名:《莊稼與雜草》
作者:方潔瑩(中二丙)

正文:

一片土地,若不種上莊稼,便會雜草叢生。同樣地,你的生活,若不打理好你的雜草,便會一片荒蕪。

兩年前,我覺得遲到是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反正七時和八時都是差不多罷了!典型的現代版"差不多先生"。可是,直到遇到了她——一個珍惜時間的新同學。我才知道,長在我身上的雜草,究竟是如何讓我的生活變成荒地。

難得新同學約我去行山,本來我是懷着興奮的心情的,畢竟新同學第一次約我。約了上午八時,在香港仔車站等。上午八時半,新同學打電話給我:「你到了沒有?我等你好久了!」「對不起!我現在還在家,不是約了八時嗎?八時和八時半都差不多的啦!你再等會兒吧!」我不以為然,還沒有等到新同學說下一句話,便掛了電話。九時了,新同學再次催促,我二話不說地關了機。真是的!反正才一個小時,那么着急干什么!九時半,我終於趕到了香港仔車站。「你遲到了一個半個小時!浪費了我那么多的時間!你這個人不值得深交!」說完這句話后,新同學便氣憤地走了。我還不滿新同學:「這人怎么這樣啊?我只是遲到了一點兒而已!那么錙銖必較干嘛?」

直到有一次,我和我另一個朋友約去溜冰。原來她也有愛遲到的毛病!我在溜冰場等了那位朋友半個小時,她居然還沒有到!我已經不耐煩了!我繼續等,等了近一個小時了吧?那位朋友才姍姍來遲地和我說對不起,她遲到了。我突然有點內疚,當初新同學等了我一個半小時,我等了一個小時便不耐煩了,何況她等了那么久?都怪我愛遲到的毛病,導致我失去了一位朋友!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責備着自己。

我要下決心除掉我生活上的雜草!於是,我當天就去了新同學的家,請求她的原諒,她看着我如此誠心地道歉,她不僅原諒了我,還教導我運用時間表的方法來去除我生活上的雜草。我依她的方法,每天製作一個時間表,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記錄在時間表上,讓自己按照時間表安排的時間去做事。剛開始,我會有一些時間分配得不均勻,盡管如此,但我還是持之以恆地寫時間表。久而久之,我發現,我的遲到次數明顯減少了!我心中不免有些喜悅!我感覺我原來身上的雜草正在慢慢地枯萎,一種莊稼-「守時」在悄然長大。

數月后,我的遲到次數已經屈指可數了!好几次和同學們一起約會,我不但沒有遲到,還早到了呢!寫時間表的習慣促使我間接改掉了愛遲到的壞習慣。而那名新同學對我也改觀了,現在我們可是好朋友呢!幸而沒有失去這位益友!

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莊稼需要栽種,需要精心呵護,莊稼生長得越多,越好,雜草則無地方生存。同時我們應及時清理雜草,這樣屬於我們的那片土地便會常青。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方沃土,但有的人習慣疏懶,不去打理,使自己的心田雜草叢生;而有的人辛勤清理雜草,所以心田莊稼常青。保持自己的生活沃土常青,不要讓自己成長路上抱有遺憾,用着一底線來防守我們自己的生活,不要讓雜草侵襲。

朱熹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說:「學業靠勤奮才能精湛,貪玩便會荒廢;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隨大流就會被毀掉。」你們是要選擇做怎樣的人呢?




 

作品名:《我努力讀懂寬容》
作者:王淑賢(中二丙)

正文:

寬容是平靜的湖面,讓人感到安心;寬容是太陽,讓人感到溫暖;寬容是潤滑劑,潤滑了彼此的關係。它消除了彼此的隔膜,清掃了彼此的顧慮,讓彼此能有良好的溝通,增進了彼此的了解。


曾經的我認為寬容只是一個非常普通不過的形容詞罷了!寬容對我來說很陌生,幾乎是零知識。直到這個暑假,我才知道寬容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形容詞;令我明白到擁有了一顆真正的寬容之心,就擁有了無限的魅力!從此寬容已經在我心中佔了重要位置,再也不陌生了。


在這個暑假中,我獨自去找了一份暑期工,第一天上班的我什麼都不會,只能從水吧做起。客人越來越多,我可不是千手觀音啊!熒光幕閃出要沖調五十多杯飲料的訊息,就像是和時間比賽一樣。正當我把飲料捧出去奉客的時候,有一位歲數和我差不了多少的男同事,在我面前快速地掠過,稀里嘩啦的把我全部的成果搞砸了。我非常生氣,內心好像被一團火燃燒著。沖天怒火的我喊到:「你走路不帶眼哦!你沒看見這裡有人嗎?你看看你所做的好事!」他楞住了,不發一言,再看看外面的客人,轉身便去繼續工作。說完我也去拿清理工具收拾殘局,但我心中的怒火仍久久不滅。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仍為今早的事嘀咕。正要乘車之際,卻發現「他」也跟我上了同一輛車。他是我同區的鄰居?正想著如何解窘,他竟主動和我打招呼,原來他沒有生我的氣,反過來向我道歉。我也帶著慚愧的心情跟他衷心的表示抱歉。他說:「小事化沒事,大家是同事!我們要多多寬容,互相體諒啊!」聽了他的話,我才明白什麼是寬容。其實一起工作,小小碰撞也很正常,況且我因自己的忙亂而發怒,錯的也不只是他吧!每個人在工作上總會有錯,沒有人會是故意的,大家一起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為的是集體利益,應該要多點寬容大度,團結友好。
寬容不是與生俱來的,但隨著人生經歷,會使人慢慢學會這種涵養。寬容是道德水準的一把尺,寬容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一種接受,一種愛心。有時候寬容更是一種力量,令自己的生活更完滿。假如生活中,我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自己身邊的人做錯了什麼,千萬不要生氣惱怒,而應學會寬容!憤怒是人類最壞的毛病,它只是在懲罰自己,徒勞傷神,於己無益,於人有損。寬容大度是我們人生中必修的一個重要課題。


只要我們讀懂了寬容,那麼我們就有一顆寬容之心去與人共處,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潤滑劑。「量大好做事,樹大好遮陰。」我努力讀懂寬容!



 

作品名:《門外與窗前》
作者:杜嘉俊(中四甲)

正文:

今年的秋天,有點兒苦悶,不像以前清爽的她,今年的她,帶來了惱人的炎熱。

馬達聲「嗡嗡」作響,坐在床上的我,看着電視,打發着無聊的時間。「怎樣會這麼熱呢?」儘管已把風扇調到了這高檔,汗水,仍滲透了我的襯衫。

「把家裡的窗都打開吧!」客廳裡,傳來了不耐煩的聲音。

循着母親的聲音,我不情願地下了床,走向窗台。打開窗戶,滲入房間的氣味刺激着我的鼻子──是海水的味道。

那淡淡的味道,牽引着我,飄向海邊:太陽傘下,那女孩的長發隨風飛揚,她閉着眼,吐息着新鮮的空氣。想必,那是十分舒服的吧!

恍過神來,望向四周,還是這熟悉的房間,還是這悶熱的空氣。

身體裡每一個細胞都在控訴着這惱人的炎熱,時間也如同罷了工一般。恐怕,我永遠等待不來夜幕的降臨。

如果,站在沙灘上的,是我,該多好啊!心裡冒出這樣一個念頭。

為什麼不呢?那麼又有沙灘,又有……真的要到太陽下嗎?真的要離開風扇嗎?另一個我打斷了我。

房間裡的溫度似乎仍攀升,「我」與「我」的鬥爭也愈發激烈:出門總感覺要捨棄什麼,也未必能得到什麼。

「鈴鈴鈴……」電話的鈴聲突然響起,「要去沙灘一起玩嗎?」那頭傳來了熟悉的聲音,這,便是我戰勝留戀的最後一根稻草。

離開窗前,提起腳尖,向着門外,我踏出了第一步。

車門打開的那一瞬間,海水的氣味隨着涼風滲入我的腦髓,震撼着我的思想。

站在沙灘上,撲面而來的海風,帶走我皮膚上的汗水,帶來怡人的清爽,身體裡每一個細胞,都在吮吸着這兒的空氣,比那風扇吮出來的,更有生氣!

踮起腳尖,那剛觸及水面的清涼,難以忘懷,我與朋友嬉戲着、享受着,太陽為難不了我,不久後也漸漸收起了身影。心中不禁感嘆,這,就是門外的大海!

門外與窗前,我選擇了前者,而人生,又何嘗不作這樣的選擇呢?我們所擁有的,像是一座房子,人們總能透過房子的窗戶,看到自己所沒有的、所渴求的,因而沉醉在對所求的嚮往中,那窗前所看到的,似乎總是那麼遙不可及。

人總會安於現在,是啊。何必為了那不知如何觸碰的光景,而捨棄這溫暖的、安全的房子呢?

然而,在無數認為留守窗前是理所當然的人中,會有那麼一些傻子,丟下房子,打開房門,踏出門外,去尋找窗前所見之物。

他們不知道要走多遠,他們也不知道要經歷多少,他們更不知道耗費了大半生所追求的,是否只是一場夢,但他們仍然堅持相信,邁動步伐,忍受別人奇異的目光,一往直前。

許多人,總是不願意放下自己手中所擁有的,因此只能站在窗前,永遠無法踏出第一步,只能向往着遠方的風景。留守窗前,到底是得到,還是失去呢?

門外與窗前,行動與向往,成功與失敗,都是一種選擇。




 

作品名:《腳比路長》
作者:邱礼芬(中六乙)

正文:

只要你有勇氣和膽量,你便可以登上珠穆朗瑪峰,那麼世界上的最高點便是自己;只要你有毅力並且夠健壯,你就可以走過地球的長度,那麼世界上最長的便不再是赤道的距離,而是你腳的長度。

「山高人為峰,路遠人走過。」腳比路長,有夢的人,總是能走得更遠。面對困難,只有兩種人可以開辟道路:有堅定意志的人、不畏懼險阻的人。的確,一個意志堅定的人,是不會畏懼艱難的。儘管前面的路坎坷不平,他仍然不會有絲毫的退卻,而是會想方設法解決問題。跌倒了再爬起來,沒有什麼阻擋他前進,是的,你才是你的敵人,因為只有你才能撃敗自己,腳步才是自己的。

然而在後來,有人問我:「是什麼阻擋了你成功的腳步?」當時,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挫折和困難。」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彷彿看到我腳步的前方一直有幾塊石頭,一直阻止着我向前,而我發現,當我把石頭挪開,我就能和別人一樣,甚至比別人令出得更多。那時候我才發現,只要自己多一點付出,亦可以憑自己的腳走向更長的路。

魯迅的作品《故鄉》曾經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遠方無論多遠,只怕沒有追尋的雙足抵達。人生也是如此,我們不怕目標的高遠,只怕沒有追尋的勇氣、熱情、執着等,只怕沒有乃勇氣邁出那一步。只要心頭時時燃燒着堅定的信念,一往直前地行進,就會驚訝地發現,很多所謂的遠方,其實真的並不遙遠,你的腳始終是比路還長很多。

倘若你肯踏越那一步,卻發現你真正想到達的地方,只需要你的一個步伐便可到達。中國的宇航員突飛猛進,創造了驚人的佳績。果然,有著足夠的信念與堅持,那條路真的不遠。楊利偉是首次登上太空的,在環繞地球軌道十四周,航行了超過六十萬千米後,整整在太空漫步了將近二十二個小時,然而,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就因為他所持的信念,肯踏出這一步,征服了原本不該屬於我們該走的路。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通向不可預知的未來,在我們行走的時光裡,總迷失在陰霾裡,有無數次的風暴雨裡,我卻曾經以為,在這條路的我們,不是在於生存,就是趕著奔波。楊利偉走出了真實的自我,走出了一個更美麗的未來。然而現在正在這條人生路上掙扎奮鬥的我們,是否也應相信自己的雙腳能超越路的長度呢?帶著勇氣把路一步一步走下去,更能把路看得更清楚。正所謂上為天堂,下為市井,腳比路長,遠方無論多遠,抱定信念,必能到達。

腳比路長,世界上有哪條路不比腳長的?但是,世界上又有哪條路不被腳所征服的?在唐朝的時候,我國就有一條跨國越洲的絲綢之路,這條路不就是被我們商人走出來的嗎?在明代,我國的航海家鄭和更跨洋闖出了海上絲綢之路;如今,我們的宇航員更是走到了太空進行漫步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持不懈地努力,腳永遠比路長的。

相信自己,人生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不要在意你現在的環境,珍珠不是產於海水,而是在蚌殼中艱難地被孕育出來的。只要你有一顆不平凡的心,並且為之努力,那麼你就會有非凡的人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比山高,腳比路長。

 



黃嘉豪 中二丙

題目:可持續發展 — 與地球相處之道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又一個問題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那就是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全球關注的熱點之一,作為一種發展的大趨勢,它已被世界諸多國家普遍認同。充分領悟並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已經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的問題。

  在2009年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被譽為最後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一方面,我們看見了各國都有想拯救地球的心意。但另一方面,會議的結果卻令人十分失望。大國之間都不肯放棄眼前的利益,誰都不肯後退一步,打着環保的旗號,卻不團結起來,背後仍舊與利益撤不開關係。如果他們能夠冷靜下來想一想,治理環境所產生的好處從長遠來說對國家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放棄眼前的利益,最後得到的卻是更加大的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盡管可持續的觀念幾乎人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去做的人寥寥無幾。

  地球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應該去愛惜她,珍惜她。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幫她一把。地球的破壞已經給我們打響了警鐘,如果我們還不去幫助她,保護她,那麼我們將永遠失去這位朋友﹗

  首先,保護地球應該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小事做起。雖然我無法阻止他人對森林的資源亂砍濫伐,但我能愛護花草樹木,不用一次性筷子,節約使用每張紙;雖然我不能制止人們濫殺瀕臨絕種動物,但我可以不食用牠們,例如魚翅;雖然我不能阻止美麗的海洋、河流被污染,但我可以節約用水,不往河裏亂扔垃圾……盡管這上事情看似渺小,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話,地球就一定可以回復以前美麗的樣子﹗

  然而在國際合作方面,我覺得各國應該拋開眼前的利益,團結起來,一起實施可持續發展策略。積極興建風力發電機、水力發電廠、太陽能發電廠……以最大程度去節省地球的資源。政府可以立法規管工程排放廢氣,徵收排污費,減少排污,減少廢氣對大氣層的破壞。大力宣傳保護環境,多種植樹木的觀念,從小教導下一代,讓他們更早就養成好的習慣。

  地球的破壞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去幫助她,保護她。然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具備長遠的目光,放棄眼前的利益,團結起來。只有通過全世界共同協作,共同努力做到。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地球一定會慢慢恢復,恢復到以前那個美麗迷人的地球﹗

  所以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實施可持續發展,一起去拯救地球吧﹗


作品名:《就這樣慢慢地長大》
作者:黃偉洲(中二乙)

正文:

小時候的自己彷彿活在夢裡,那個夢裡純真,充滿意義,沒有勾心斗角,沒有他爭我搶。

逐漸,長大了,我們需要的不再那麼多,想要的卻成了權力、地位與金錢。有些人開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有些人只是想要一個安穩的生活。

長大了,小時候的希望實現了,卻在這混沌的生活中漸漸感到不安、乏燥。逐漸成人,越來越多的經歷才覺得從前那些都不算什麼。

一個人最大的成功是走過了挫折還依然向前,儘管路上依然有雜草叢生,但路還是要走的。現在的我,還沒有權勢、沒有地位,只是一個小卒,要想得到所願所想,就要放下一切包袱,不去理會眼前打攪自己生活的東西、注定失去的東西。

不管生活怎麼樣,還是要過的;不管路怎麼難,還是要去走的。只有緊握手中的時光,一步步向前不放棄,我們會在成長中學會獨立、成熟,不再因為瑣事而煩惱,因為艱難而洩氣。

走過的路多了,才發現成功與失敗、堅持與放棄,往往是一個信念,在此一搏,就像摔了跤的孩子,依然站起來向前走。

成長就像一個影子,他時常伴在你的左右,你看到了他的不足,便努力去做、努力去感受。儘管遇到困難,但還是會一直堅持走下去。要有一個完美的成長,就要學會不放棄。

我們在慢慢長大,父母在慢慢老去,在成長中,我們學會獨立,並走出艱難,成長是成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