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


  1. A. 課程目標:

    1. 知識和理解
      1. 獲得和理解生物學原理、概念、術語和事實等方面的知識;
      2. 應用生物學知識和概念於熟悉及陌生的處境上;
      3. 理解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4. 理解現今生物學的發展和議題。
    2. 技能和過程
      1. 仔細觀察並作出適當的提問、辨識問題關鍵所在, 並擬訂假說, 以作探究;
      2. 明白證據的重要性, 以支持、修正或反駁所提出的科學理論;
      3. 培養科學思維和創造力;
      4. 持批判態度, 分析和探討與生物學有關的議題;
      5. 辨識生物學知識在應用上的利弊, 從而作出明智決定;
      6. 採用個人或與他人協作的方式, 以適當的儀器和方法, 計畫和進行科學探究;準確蒐集量化和質性的資料,分析數據並作出結論,以解決問題;
      7. 運用資訊科技處理及展示科學資料;
      8. 運用科學語言與他人有效地交流意見和觀點。
    3. 價值觀和態度
      1. 樂於研習生物學, 欣賞自然界的奧妙和複雜, 並尊重一切生物及環境;
      2. 明白個人對保育、保護及維持環境質素應負的責任;
      3. 持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知道生物學知識是不斷發展的, 體會科學與科技在了解生物世界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5. 知道生物學知識在社會上的應用及其對社會、道德倫理、經濟和環境的含意。
  2. B. 課程特色:

    1. 科學探究
      1. 仔細觀察並作出適當的提問、辨識問題關鍵所在及擬訂假說以作探究;
      2. 計畫和進行科學探究, 並撰寫報告;
      3. 因應特定目的, 選擇和設計合適的探究方法;
      4. 運用適當的儀器和方法, 進行實驗;
      5. 辨識和解釋在科學探究中, 控制變量的重要性;
      6. 解釋在科學探究中, 樣本量、隨機抽樣法、重覆實驗和步驟的重要性;
      7. 分類、整理和展示直接和間接蒐集的數據;
      8. 運用圖表、曲線圖、流程圖和模型表達從數據衍生出來的現象和關係;
      9. 分析數據, 並作出結論;
      10. 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分析證據和提供以科學理論和概念為基礎的解 說;
      11. 利用邏輯和證據來擬訂及修正科學解說和模型。
    2. 科學、科技、社會和環境的連繫
      1. 保持敏銳的觸覺及責任感, 努力維持人類需求和可持續環境之間的平衡;
      2. 體會科學與科技對了解生物世界方面扮演的角色;
      3. 知道生物學知識在社會上的應用及其對社會、道德倫理、經濟和環境的含意;
      4. 分析科學和科技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5. 了解生物學知識如何應用在科技上;
      6. 解釋科學知識如何促進新科技的發展及新科技如何帶動科學的發現;
      7. 知道社會需求能促使科技的進步;
      8. 了解科學如何受社會所影響。
    3. 生物學的本質和歷史
      1. 知道生物學知識的不斷發展和了解科學是人類不斷努力的成果;
      2. 明白不同科學家對了解和應用生物學的貢獻;
      3. 知道生物學的知識和理論是透過觀察、假說、實驗和分析而產生;
      4. 了解科學活動的本質和局限性。
  3. C. 學習評估:

    1. 憶述及了解生物學的事實、概念、原理及課程架構內各課題的相互關係;
    2. 應用生物學知識、概念及原理, 解釋現象和觀察結果, 以及解答問題;
    3. 提出假說, 設計並進行實驗以驗證假說;
    4. 展示有關生物學研習的實驗技巧;
    5. 以不同形式( 表格、曲線圖、圖表、繪圖、圖解等) 表達資料及將之由 一種形式轉為另一種形式;
    6. 分析及詮釋數據及非數據資料, 例如一篇文字、繪圖、照片、圖表及曲 線圖等; 揣摩其含意、作出邏輯推論, 並得出結論;
    7. 評價證據及找出誤差;
    8. 提出原創意念; 選取及綜合觀念和資料, 並能清楚、準確和有邏輯地表 達出來;
    9. 理解生物學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及對現今世界的貢獻;
    10. 關注生物學在倫理、道德、社會、經濟及科技上的影響,並以批判的角度評價與生物學有關的事件;
    11. 於影響個人、社會和環境的問題上作出建議、選擇及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