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話


「香港非遺與葉問詠春」開幕禮演辭

主禮嘉賓阮博士、李教授、彭小姐、葉師傅、李主席、賈會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日,本校莫大榮幸,獲得田家炳基金會、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香港詠春體育會、葉問宗師後人光臨我們的當中,成就香港功夫史上的創舉。將中國功夫,以多個文化的角度,配以先進科技的人工智能,帶入學界,是前所未有的創舉;而本校,是見證這個歷史時刻和受惠的第一所中學。
多謝阮博士剛才的分享。阮博士是我校長班的老師,也是明愛資深校長;從阮博士所說,我們知道,認為「中國的希望在教育」的田家炳先生,創立基金會的使命是要促進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文化,融合世界文明,從而提升中國的教育素質。當基金會遇上一項探尋師徒倫理、揭示功夫哲學、載錄傳承歷史的好計劃的申請,自然樂意玉成。計劃的主理人李家文教授,近九年來鍾情於「葉問詠春」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她掌握葉問詠春在香港傳承的大小脈絡,追訪過不同時代的師傅弟子,從大大小小的報紙堆、雜誌堆、文件堆、相片堆中,理出了在過去的七十多年,詠春如何由葉問宗師開始,在香港以至世界發揚光大的歷史線索,而在這條大線索中,縱橫交錯著中國人那師徒關係、輩份尊卑的溫情;中國功夫那以弱馭強、以武入哲的智慧;以至香江歲月中那窮而能堅、中為西用的個性。李教授珍重詠春這塊瑰寶,在大小講座中給校長、老師分享,換來熱烈反應;近日更與彭芷敏小姐合著繪本,進一步將詠春的溫情和智慧帶進孩子、青年的心中,配合師傅到校、探訪拳館等活動,計劃一呼百應。稍後,大家有機會在詠春專家李教授主持的環節中獲得教益。
講到推廣詠春,其實是葉問宗師的心願;在他教授詠春近二十年後,在他晚年,眼見詠春在香港、海外已經桃李茂盛,便督促兒子和弟子籌組詠春體育會。詠春體育會抱著發揚詠春、維繫同門的宗旨,自1967年一直屹立至今;世界各地的詠春弟子,總愛到體育會朝聖;體育會有橫匾、對聯、賀鏡,上面是昔日書法家的手跡;葉問宗師具雍容氣度的玉照,就在會址的中間,簪花掛紅;牆上還有六七十年裝修常用的紙皮石,色彩淡雅;當然還少不得滿布歲月痕跡的詠春木樁。每年一個又一個、一批又一批、一團又一團,膚色各有不同的詠春友好,絡繹不絕的到那裡深造功夫,拍照打卡,緬懷這門功夫的豐盛歷史。今日在座的現任體育會主席與前主席李煜昌師傅、賈安良師傅,是體育會的主事,也是我們詠春派的領航人,今日得到他們的光臨和示範,是本校的榮幸,而他們同行出席,也肯定是對李教授將詠春推廣到校園的支持。
我自己,做了詠春弟子三十多年,有幸追隨宗師的長子、非遺的傳承人葉準師傅學藝;今日,師傅的長子、宗師的長孫、我的師兄葉港超師傅也光臨座上。葉問宗師出身佛山大戶,雖然身懷武技,但舉止儒雅,其後在生活窮困之中,依然高風亮節;我師傅承接了家傳的功夫,亦精於音律、擅寫詩詞;港超師兄則溫雅低調,默默耕耘;祖孫三代,或窮或達,都依然故我,樂天知命。這些特質,既是書香門第的大家風範,亦是詠春功夫柔而有剛、進退有度的中庸精神活現於生活的典型,我親炙師門,亦備受薰陶。港超師傅傳承祖業,一息間由他帶領初中同學打詠春基本拳小念頭,正好就是葉問詠春進入學界的美好象徵。
葉問詠春,大則彰顯華夏、融和世界,小則強身健體、養性修心,肯定是值得推廣給學界的非遺項目。對於詠春向來只重視後者的我,為田家炳基金會的阮博士、李教授、彭小姐、李主席、賈會長、港超師傅今日的盛意而感動,本校師生也感謝你們讓我們見證重要時刻,祝願今日的活動,以至整個計劃,在香港的學界推展成功。多謝各位!
彭耀鈞 七月二十六日